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当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努力把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五年,省社科联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省委领导下,团结组织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正确方向、服从服务大局、发扬学术民主、锐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学会和基层社科联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科学普及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型社科人才不断涌现,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实现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省社科联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认真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要把学习宣传研究讲话精神作为全省社科界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原原本本学习上下功夫,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精读深读、研机析理,深入领会讲话的基本精神。要融会贯通地学习理解,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讲话的内在逻辑和科学体系,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倡导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一系列精神和作风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方式,持续深入做好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帮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准确、深入理解讲话精神。要继续办好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不断扩大学习宣传的覆盖面。要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宣传阐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改进文风话风,注重运用新颖的视角、鲜活的素材、生动的语言,增强讲话精神宣传阐释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讲话精神深入人心、凝聚人心。
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省社科规划的导向作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重要平台作用,组织全省社科界精干力量,深入研究讲话所包含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观点,为深化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提供坚实学理支撑。要深入研究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思想和方略,特别是在闽期间重点推动的生态省建设、“数字福建”建设、政府效能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树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要对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凝聚理论正能量
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职责所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全省社科界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研究和回答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价值追求和主攻方向,努力推出一批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创造一批有理论深度的学术精品。
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九届十一次全会把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今后几年全省的中心工作。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社科界要围绕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改善民生、融合发展,努力保持一个较高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龙头带动促进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蓝色经济,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市场、生态、开放、社会“四个环境”建设,福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措施;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入研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开放水平,发掘文化资源打造福建文化品牌的政策措施;围绕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入研究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改革,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平安福建和法治福建建设,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围绕实施生态省战略,深入研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围绕推动闽台深度融合,深入研究创新对台工作体制机制,健全闽台产业深度对接机制,深化两岸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交流合作,加快平潭开放开发的政策措施;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研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思路和重大举措等。
切实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拓展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不断完善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实际工作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工作机制,体现社科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社会科学季谈会是省委省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办会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季谈会质量。要围绕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基础资料翔实、分析研究透彻、学理支撑厚实、对策建议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通过季谈会为省领导决策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社科项目成果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接制度,通过认真编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成果要报》、撰写提交政协提案、编写社科普及读物、向党政机关提供政策建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途径,积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三)全面提高社科类社团和基层社科联工作能力,为省社科联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学会(研究会、协会)、市县(区)和高校社科联是省社科联的组织基础,是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学会和基层社科联建设,是省社科联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全面加强学会能力建设。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切实增强学会把握正确导向的能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牢固阵地。坚持学会回归学术属性,始终把学术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开放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研究,切实增强学术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能力,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广泛组织学会会员参与教书育人、普及咨询、科普宣讲、编写读物等活动,切实增强开展社科普及宣传的能力,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顺应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拓展学会资源配置空间,切实增强学会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努力成为党和政府不可或缺的智库。积极开展学会评估工作,创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完成评估任务。严格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意见》,对达不到活动和管理要求的学会实行有序退出,切实增强学会搞好规范管理的能力,提高学会综合管理水平。重视发挥学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积极搭建有利于学会会员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会员的研究成果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切实增强学会凝聚优秀人才的能力,让更多的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大有可为。鼓励和支持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依照各自《章程》,积极开展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大力提高基层社科联工作水平。深入市、县(区)社科联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争取当地领导对社科工作的支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市、县(区)社科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科联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组织开展市、县(区)社科联工作经验交流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交流探讨,提高工作水平。通过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社科普及宣传周和社科普及讲坛进基层活动,推动市、县(区)社科联工作开展。指导市、县(区)社科联加强学会管理,增强学会的生机和活力。积极推动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的县(市、区)尽快成立社科联,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发挥应有作用。要继续推进高校社科联建设,争取主要本科院校全部成立社科联,充分发挥高校社科联人才荟萃的优势,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快社科规划工作改革步伐,提高社科规划管理科学化水平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对于引导学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整合全省社科研究力量和资源,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
改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和管理工作。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努力推广先进单位的好做法,发挥全国重点学科、社科研究基地和我省优长学科优势,推动我省申报工作迈上新台阶。适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项目申报工作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项目申报水平和立项率,争取今后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超过500项,大力提高重大、重点项目比重,获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进一步增强我省社科研究实力。加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管理力度,积极推进精品生产,力争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的数量稳步提升,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数量有较大增长,进一步展示我省社科研究的综合实力。
创新省社科规划管理工作。修订《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级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成果质量。加强选题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当前和长远兼顾,突出研究重点,增强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选题规划更加符合学科建设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平等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改进评审制度、创新立项机制,重点扶持有重大创新意义、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研究项目,今后5年拟立项2500项,并进一步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完善后期资助措施,探索购买成果的办法,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建立稳定的扶持机制,扩大青年项目立项规模,继续资助出版青年博士文库,促进青年人才尽快成长。加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把重大项目研究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打造若干支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启动福建学术文化建设工程,更好地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创新成果评估方式,把专家评议、社会反响和实践检验结合起来,增强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估制度,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积极搭建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对接的平台,推动研究与决策实现有效互动,使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改进学术活动组织方式,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对于跟踪学术前沿,推进理论创新,动员和组织社科界为我省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办好福建社科界学术年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造福建文化品牌为主要方向,精心组织办好学术年会,引导社科专家聚焦学术经典、关注社会热点、回应民众关切、展现人文情怀,大力倡导和培育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文化和学术精神。组织力量对以往举办的学术论坛进行评估,准确把握各承办单位组织学术理论研讨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术论坛申办评审办法,提高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公正性、科学性。加强对学术论坛策划组织的指导,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有代表性的知名专家参加年会,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努力提升年会的学术品位。鼓励参加年会的专家学者在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进一步扩大学术年会的影响力。通过不懈努力,使学术年会成为社科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
积极策划组织“学而论道”学术茶座。不断拓宽学术思路和视野,精选学术议题,进一步凸显学术茶座的思想内涵、社会效益。采取省社科联组织和各单位申报相结合的办法,拓展组织工作空间,创新活动方式。积极组织学风优良、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参与讨论,达到交流学术思想、激发学术活力、活跃学术氛围、探求学术真谛的目的。
加强对台对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台湾相关学术社团、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组织两岸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在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增强文化认同,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创新对外学术交流方式,通过与国外相关组织共同成立学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组织社科界专家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闽讲学等,进一步提升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六)拓展社科普及工作空间,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文化支撑
做好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努力传播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社科联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社科普及宣传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科学素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社科普及立法对于提升社科普及工作地位,丰富社科普及资源,推进社科普及工作法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颁布后,要组织全省社科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条例》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增强贯彻《条例》的自觉性。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评论、访谈、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条例》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社会科学的良好环境。要以《条例》为基本遵循,研究制定社科普及工作规划,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实施福建省公民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在省社科规划项目中设立社会科学普及研究课题,鼓励专家学者探索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规律。开展社科普及示范市、县(区)、乡(镇)建设试点工作,为扩大我省社科普及工作面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发建设八闽社科普及网,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形成覆盖全省的社科普及网络。加强社科普及读物建设,策划编辑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继续拍摄电视专题片《八闽学人》,广泛宣传我省著名社科专家的学术贡献和优良学风。按照《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加强各级社科普及基地建设,进一步规划、扶持、指导基地开展经常性社科普及活动。
办好社科普及宣传周等活动。创新普及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完善平台载体,增强实际效果,把社科普及周办成人民群众学习社科知识的盛大节日。继续办好东南周末讲坛和各级社科普及讲坛,进一步扩大受众面。积极开展社科普及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建设社科普及专家队伍,形成社科普及专家库,实现社科普及资源共享。认真总结社科普及工作经验,以典型示范推动社科普及工作深入开展。
(七)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激励机制,促进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精心组织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根据省政府《奖励办法》,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和客观、公正的原则,规范评审程序,创新评审手段,强化监督力度,增强评奖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认真总结历届评奖工作经验,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社科工作者的意见与建议,借鉴有益经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提高评奖的科学性。要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追踪学科前沿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应用对策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优秀成果在涵养大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为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社科队伍,是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障。福建历史上人才辈出,名家荟萃,涌现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理论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按照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规划,落实培养政策,努力开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把学术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术理论研究汇聚人才,使各类人才做事有平台、创造有机会、发展有空间。要认真组织开展福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评选工作,完善评选标准,加大培养力度,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活力,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积聚强大力量。
持续扩大《东南学术》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功能,切实提高办刊水平,培育和树立刊物公信力。以提高刊物学术质量为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办刊为依托,以坚持打造特色栏目为支撑,走内涵式、开放式发展之路。建立严格匿名评审制度和刊物内部多层级审稿制度,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基本建成包含投审稿、反学术不端、过刊发布等系统的期刊数字化运行平台。突出东南特色,关注学术前沿,逐步向中英文双语种国际化刊物发展。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懂理论、通学术的高素质编辑队伍,提高编辑学术甄别能力和稿件处理能力,发挥刊物在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及成果展示中的导向作用。
(八)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全省社科界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省社科联是省委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履行好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等职能,认真倾听、积极反映社科界的诉求和愿望,维护好社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学术氛围,不断增强社科界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要切实加强省社科联机关建设,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深入开展机关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破解难题和开拓新局面的能力。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认真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社科工作者,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尽心尽力为全省社科界服务,把省社科联建设成为富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温馨温暖之家。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进军的新号角。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对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书写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